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信息 车型信息

小米汽车上海车展

2024-10-31 20:24:05 13人已围观

简介小米汽车上海车展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小米汽车上海车展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百度华为小米纷纷抢占风口!互联网大厂造车究竟个啥2.2023年了 盘点那些跨界造车的玩家都怎样了3.上海车展重磅新车盘点——SUV篇,全新汉

小米汽车上海车展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小米汽车上海车展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百度华为小米纷纷抢占风口!互联网大厂造车究竟个啥

2.2023年了 盘点那些跨界造车的玩家都怎样了

3.上海车展重磅新车盘点——SUV篇,全新汉兰达/奇骏领衔

百度华为小米纷纷抢占风口!互联网大厂造车究竟个啥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王佳妮4月20日报道:上海车展第一天,资本市场就沸腾了,A股三大指数放量上涨, 汽车 板块近30只个股涨停,无人驾驶、 汽车 电子、锂电池、智能交通等产业链相关个股普涨,让春节后郁闷至今的广大股民们扬眉吐气。

        有人把这功劳扣在华为的头上:在上海车展前夕,华为、北汽联合发布首款纯电轿车,标志着曾经誓言永不造车的华为,开始帮助车企造车了。车展开幕首日还有消息传出:华为旗舰店要卖车了。有网友不禁凡尔赛了起来:“本来只想买部手机,结果一冲动订了台车回家。”

        造车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局新赛道,今天就让我们扒一扒各家大厂的家底,猜猜他们究竟图个啥?

        本届上海车展,车载智能系统成为除了车辆“颜值”之外的另一大看点

        百度调整公司定位,欲重回第一梯队

        移动互联网时代,“BAT”中首当其冲的百度逐渐失去优势,被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后浪碾压。但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百度却是最早布局智能驾驶领域的公司之一。

        基于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百度一直在小度智能助手以及自动驾驶上延伸扩张。2020年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业务实现同比增长67%,年化收入约130亿元,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动力。不过,真正值得品味的还属百度在财报中发布的公司新定位“AI生态型公司”,取代之前“以搜索引擎、知识、信息为中心的互联网平台”定位。仔细品品,新定位意味着AI将成为百度的核心业务。

        随后,李彦宏在2020年财报信中表态,新的一年里,百度作为AI生态型公司,将抓住云服务、智能交通、智能驾驶及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市场机遇。“在过去几年里,百度已经先后研发出了大量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因此百度希望可以帮助 汽车 制造客户加速在智能软件上的整合以及升级。”

        不过,百度似乎对 汽车 智能软件供应商这一身份并不满足,它还要进军整车制造业。20201年1月11日,实锤落地,百度与吉利组件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新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利好立竿见影,当天收盘,百度(BIDU.NASDAQ)报价301.93美元(约合人民币1951.4元),涨幅2.15%;3月3日港股收盘,吉利 汽车 (00175.HK)报价26.15港元(约合人民币21.79元),涨幅0.77%。

        如果百度的造车公司运行顺利,预计在三年后,消费者就可以开上“百度 汽车 ”了。

        百度的Apollo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华为自己不造车,要帮车企造好车

        其他大厂都造车了,华为呢?每当传言满天飞,华为总是笑而不语,终于,4月17日晚,华为一鸣惊人,与北汽新能源一起官宣了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极狐阿尔法S。

        华为进行和车相关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成立的车联网实验室。去年10月,华为又发布了hi商业模式,代表Huawei Inside。华为将为合作车企提供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华为有着有深厚的ICT技术积累,2020全年,华为营收达到89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3.2%。营收净利双双增长,但业绩增速放缓。整体增长之下,各业务条线、各大区域情况冷热不均。过去一年,华为中国区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但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和美洲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剥离荣耀后,华为元气大伤,国内出货量被小米、OV赶超,仅仅位列第四。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说,华为的布局在智能 汽车 的关键领域,比如车联网、车云、智能座舱、电源管理等。“华为做智能 汽车 部件供应商的定位没有改变。”他一再强调。

        极狐αS通过华为技术可以在城市道路无人驾驶

        小米再创业,雷军自称“亏得起”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是雷军的经典语录。3月30日,雷军宣布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小米要造车了。

        众所周知,小米的主营业务是手机。2020年全年,小米集团营收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达到人民币130亿元,同比增长12.8%。虽然营收利润实现双增,但毛利却不高,小米智能手机的毛利润低于10%。与此同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两大业务的营收增速也有所放缓。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智能手机已进入存量市场。据中国通信院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5.6亿部高点后逐年下降,到2020年,叠加疫情影响,全年出货量为3.08亿,比4年前减少近一半。对小米而言,寻求新的业务增量已迫在眉睫。

        其实,小米入局 汽车 业并不是一时兴起。早在2013年,雷军就两次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下单了两台特斯拉Model S,开一台,拆一台。2014年,小米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近十家电动 汽车 企业,包括蔚来和小鹏。

        智能电动 汽车 作为继手机之后的又一大移动终端,符合小米延展AIoT生态链的战略。雷军在4月6日的米粉“Open Day”上表示,智能生态是个整体,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和智能 汽车 在内是一个闭环。

        但终究,造车是重资产,小米计划全资在智能电动 汽车 领域首期投资100亿,未来10年将总共投资100亿美元,定价在10万到30万之间,估计三年后上市。而在小米的账面上,截至2020年底,现金储备有1080亿。雷军说:“小米亏得起。”

        “在过去75天里团队,我们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才终于迎来了小米史上最重大的造车决定。”雷军这么说,是坚定投资者信心,也是为自己壮胆。

        智己L7是阿里巴巴与上汽合作的成果

        阿里牵手上汽,用户也能分股权

        本届上海车展,智己 汽车 首度登场,发布了售价40.88万元的豪华纯电智能轿车。智己 汽车 来头不小,是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在2020年12月联合成立的,创始轮融资达到了100亿元。新公司中上汽股权占比54%,浦东投资占18%,阿里占18%。

        有人要问,还有10%的股权归谁呢?答案是“用户”。智己 汽车 的股权架构十分特殊,即“ESOP(核心员工持股平台)+CSOP(用户权益平台)”。车主作为用户使用服务并输出数据,由智己 汽车 获得大数据并以此不断改善智能化服务体验,最终以数字权益的形式确认用户贡献的数据价值。有网友说,这一套规则像极了比特币“挖矿”,四舍五入,买智己 汽车 等于买了辆矿车呗。

        在智己 汽车 中,上汽集团提供技术、供应量帮助,阿里巴巴提供大数据、智能生态、资金方面支持,张江高 科技 则负责提供AI智能领域资源。事实上,在智能网联领域,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早在2014年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智联网 汽车 ”项目合作。2015年,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投资10亿元成立斑马网络。2016年,荣威RX5上市,这是首款搭载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系统的智联网 汽车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商以及背后的金融仍然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商业模式,进入 汽车 行业只是辅助角色。从 汽车 智能操作系统入手,一是因为阿里有较强的服务整合能力,二是阿里具有独立开放的操作系统。反之,前途无量的智联网 汽车 市场,也将反哺给阿里更有黏性的用户和更丰富的消费场景。

        参观者在上海车展体验智能 汽车 的操作功能和智能架构

        行业风向:软件成为现代车辆差异化竞争的核心

        车企和互联网、通信巨头联手合作已成 汽车 行业新常态, 汽车 正逐渐“电子商品”化。从上海车展参观归来,范先生有所感慨:“大大的屏幕实在是不敢恭维,有些功能要一屏一屏地去翻找。眼睛离开前方道路也不安全。如果操作出错的话,纠错的步骤也不如机械按键来得方便。满眼都是屏幕,还能不能好好开车了?”

        有“吃瓜群众”表示,对于互联网造车其实就是看个热闹,“可能是在为将来的无人驾驶开发铺路吧,但落地太难了,法律通过可以上路再说吧。”也有 科技 粉丝对智慧出行充满期待,”如果有心仪的车款落地,我很愿意买单。”

        观众正在通过VR系统感受大疆车载系统

        一份普华永道发布的《2020年数字化 汽车 报告》显示,软件已成为现代车辆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到2030年,软件在消费者感知价值中的占比将达60%。另一方面,受到互联 汽车 、无人驾驶、智能出行和电气化趋势的影响, 汽车 软件数量增长将超过300%。未来10年,随着用户期望提升和新功能涌现,软件开发成本将增长83%。”

        普华永道中国 汽车 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只有打造软件驱动的车企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持续捕获价值,“短时间内,智能网联 汽车 由于成本的因素,价格有一定压力,但开发成本随着产销量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摊销。”

        (摄影:刘晓晶、柏可林)

2023年了 盘点那些跨界造车的玩家都怎样了

       小鹏G6设计曝光 轿跑姿态与艺术伪装还挺配?

       近日,小鹏在官方社交媒体上公布了一组全新车型小鹏G6的伪装艺术图,新车采用轿跑风格设计,与品牌里的老前辈G3和G9相比,新车的造型更加年轻动感。

       此次曝光的伪装艺术图,我们能从多个角度了解到小鹏G6的造型美学设计,下压式车头除了有展示其轿跑SUV的身份这一功能以外,还能让路人视线更容易聚焦在前脸处,拉低了整体视觉重心,看起来更具运动气息。

       大灯沿袭了家族贯穿式+分体式设计,小鹏的“X”LOGO置于上方灯组其中,下侧预计为远近光大灯+激光雷达的区域。机甲风灯组设计传递出小鹏家族式独有的未来感。

       顺着大灯的线条来到车身侧面,小鹏G6灵动流畅的侧面线条尽现,设计师从车头、到车顶、再到车尾直接一笔画出优美的上沿弧线,优美的姿态符合人们对轿跑车型的想象。

       在优美的顶部线条之下,设计师聪明地传承了小鹏标志性的车身型面设计,侧面车门处外拱的曲面带来一定识别度的同时其实还能有效降低车身风阻。

       尾灯延续了家族式细窄贯穿式设计,带来了一定的科技感,与前脸形成呼应,两端直接延伸至车身侧面带来环抱的感觉,很好地拉伸了车尾的横向视觉宽度。

       电哥将放大还发现了一个小细节,新车将搭载米其林PSEV系列轮胎,从轮胎上的参数可以看到,后轮胎尺寸达到夸张的20英寸,轮毂采用花瓣式设计,符合其运动属性,还有极佳的大脚、低趴视觉效果。

余承东赴小米造车?小米:消息不实 胡编乱造

       近日,有坊间传闻『华为现任终端公司总裁余承东将赴小米汽车任职』的消息,对此,小米集团公关负责人予以否认,回应称:这些都是胡编乱造的消息。

       被否认的传闻称:余承东和雷军冰释前嫌,小米汽车已经向余承东伸出了橄榄枝,余承东从华为离职卸任之后,将马上赴小米汽车任职首席技术官 CTO,有可能把华为汽车技术研发部门的一部分员工也挖过去,并将华为高质量的技术研发体系引入小米,与雷军一起把小米汽车做大做强。

       流言的起因,或许是2023年3月31日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华为内部《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的帖子下留言:『这个时代变了,这只会让我们更加艰难!若干年后,大家都会看明白的!留给时间去检验吧』、『对一个行业,只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记一下,若干年后再来看吧』。

       而余承东发布这则留言前,任正非发文再次就“不造车”一事发出决策公告,同时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并且重点指出不能使用“华为问界”以及“HUAWEI AITO”等字眼进行宣传。

       加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表示:华为有些部门、个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这件事在查处过程中,华为30多年构筑的品牌不会被谁滥用。而余承东作为华为内部的造车派,如此一来一回,自然引发对余承东去向的猜测。

法拉利都没它凶悍!比亚迪仰望“新U9”即将亮相?

       近日比亚迪又公布了仰望U9的新造型,从看除了颜色发生变化之外,它的侧裙、前/后杠造型也进行了改变,新车还配上了大固定尾翼,这比一开始发布的造型好看多了。

       据了解,这款新造型的U9将会在4月18日正式亮相上海车展,定位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动力则为易四方动力系统,百公里加速2s级。

       作为仰望品牌最突出的标签,“易四方”是一套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从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维度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了全面重构,相比于我们以往所熟悉的燃油车驱动形式,有很大不同。当然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4个电机各自控制4个车轮,每个车轮能独立输出不同的动力,还能实现反转。

       更多技术细节目前还没公布,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上海车展现场看看哦。

李斌:今年第三季度发布蔚来手机

       在近期举办的2023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蔚来汽车CEO李斌透露,蔚来手机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并交付。

       去年7月,李斌表示蔚来正在推进手机业务,在去年12月举行的NIO Day 2022活动上,李斌再次透露:蔚来已经在造手机了,计划每年开发一款新手机,像苹果一样。同时也坦言,蔚来现在还比不了年销1亿部的手机公司,不过“造出手机不难”,挑战是“造出好用的手机”。

       假想图

       此前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已申请注册“NIO PHONE”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目前商标状态为申请中。

       李斌认为,手机和车的协同越来越重要,电动车用户更换同品牌手机的决策压力下,对于蔚来而言,有一半蔚来用户购买蔚来手机就很开心了。

       2023年3月,蔚来交付新车10378台,其中SUV车型交付3203台,轿车交付7175台。2023年第一季度,蔚来共交付新车31041台,同比增长20.5%;截至目前,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320597台。

600kW!华为超充桩充电7.5分钟,续航200km?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表示,今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华为将会发布一款超融合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产品,面向 A 级车的市场。另外华为还计划推出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达到600kW。

       网上也曝光了一组疑似华为超充桩的,该超充桩型号为DT600L1,支持IP54防尘防水,最大输出电流达到600A,对应峰值功率600kW。

       据了解,华为还计划在广州建设首个“超充之都”(包含1000多个超充桩),在深圳落地“充储放”一张网,在重庆落地充储泊体验一张网、在郑州落地停充一体化智慧充电等。

全新双能战略!理想纯电解决方案将于4月18日发布

       近日,理想汽车宣布将于4月18日上海车展期间发布理想纯电解决方案,启动『双能战略』。

       众所周知,理想汽车一直坚持以增程式混动为技术路线,旗下四款车型均为增程式SUV,理想CEO李想也曾多次力排众议,强调增程式动力的优势性。而下一阶段的『双能战略』,将回归纯电+增程混动的双路线。

       此前,有博主放出了一份所谓“理想 W01”纯电车型预告图,对此,李想进行了回应,他并没有直接否认新车消息,而是表示预告图中车型灯组位置有误,同时预告了理想汽车对未来纯电车型的产品规划,即“一个鲸鱼(航母)和五个鲨鱼(舰船),组成理想汽车高压纯电的舰队作战群。”

       根据此消息推测,新车可能是一款搭载纯电动力的MPV车型;同时理想汽车也正在积极自研800V高压纯电平台的组件,包括功率芯片、功率模块、电控、电机、传动系统等。

       据悉,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理想汽车北京顺义智能制造基地今年年底将全面投产,理想汽车的首款纯电车型大概率将在此投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皆电,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上海车展重磅新车盘点——SUV篇,全新汉兰达/奇骏领衔

       易车原创 近日小米汽车MS11外观效果图曝光,一时间又引起大家对跨界造车的热议。时间倒回2018年,在政策鼓励以及“蔚小理”成功榜样的激励下,国内掀起了一波“跨界造车”热潮,包括百度、360、小米、魅族、苹果、乐视、格力、创维、富士康、宝能、恒大、五粮液等,从互联网大佬到科技巨头,再到家电、地产大鳄,都在造车。如今五年过去了,是骡是马都该拉出来遛遛了,看看当初那些跨界造车的企业,现在都怎样了。

       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

       在此前的一次发布会上,雷军宣布投资100亿进入汽车行业。如今千呼万唤,小米汽车首款车型效果图终于在2023年曝光,与此前米粉设计的海报款效果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导演小Li设计渲染的小米汽车

       △泄密效果图

       官方表示这是二级供应商泄密的早期设计稿,并非最终文件。但结合春节前夕雷总试驾的伪装测试车可以判定,小米汽车MS11基本上是这个造型了。

       根据曝光的效果图显示,小米汽车MS11预计为采用轿跑造型,前脸整体为封闭设计,车顶配备犄角式激光雷达。

       车辆采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车顶为采用当下流行的一体式天幕设计,五角星造型的轮圈很像奔驰同款,中间的小米logo清晰可见,**大卡钳也预示着车辆性能不俗。

       技术配置层面,据说小米汽车将采用自研充电平台,有望配备800V高压充电技术。动力方面搭载一台260KW的驱动电机,并且还将搭载MIUI CAR车机系统,相信在UI设计和智能方面都要优于其他的汽车厂商,毕竟小米手机设计和系统优化在行业中口碑还是很好的。

       最后,这台车预计会定位中型轿车,售价在20-30万元区间,年轻人的第一台中型轿跑有着落了,你期待吗?

       创维汽车:第一批跨界造车企业

       创维汽车的前身就是天美汽车,2021年4月27日,开沃集团拿到创维的商标转让后,正式宣布“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使用“Skyworth”英文名,创维集团则仍然专注家电专业领域。

       而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正是创维创始人黄宏生于2010年12月出资成立的,所以相比格力董明珠、恒大许家印,创维的黄宏生或许才是严格意义上进入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批跨界商人。

       目前创维汽车已经推出两款新车,创维EV6和创维HT-i,分别定位为纯电和插电混动中型SUV,车型都是基于天美ET5升级而来。新车在外观方面与创维汽车ET5相比并没有做太大改变,采用名为“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整体给人时尚、大气的视觉感受。

       △创维EV6

       但在车型配置、动力电池等方面做了许多更新与优化,创维EV6的CLTC续航为520-620km,指导价16.28-27.28万元。创维HT-i的WLTC纯电续航分别为81km、145km,对应的亏电状态油耗分别为5.85L/100km、6.1L/100km,指导价14.68-24.28万元。

       △创维HT-i

       百度:首款车型集度ROBO-01成功出道

       百度可以说是BAT互联网三大巨头中造车声势最大的一家,2021年3月2日与吉利合作成立全新合资公司集度汽车,2022年吉利退出集度后相当于完全由百度持股。

       2022年10月27日,集度汽车首款车型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正式上市,指导价39.98万元。这是一台中型纯电SUV,基于吉利SEA浩瀚平台打造,外观延续概念车的设计。底盘采用了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搭载宁德时代100kWh三元锂电池,续航可达600km,前后永磁同步双电机的配置使其零百加速仅用3.9秒。

       新车主要卖点则是智能化,硬件配置上,标配算力高达538TOPS的双Orin X自动驾驶芯片、高通8295车机芯片、两颗激光雷达,还会用上百度Apollo全套高阶智能驾驶。集百度智能驾驶与吉利造车平台两大优势,集度ROBO-01在高端纯电SUV市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宝能、恒大:手握好牌 前途未卜

       作为跨界造车新势力,又都属于资本财团的宝能和恒大经常同时被点名,因为两位大鳄在造车行业的波折出奇的相似,手里都有副好牌,但偏偏都混得不如意。

       宝能收购观致的历史大家应该还记得,那是在2018年。然而在公众心中有着不错品牌印象的观致,却没能在宝能手中野蛮生长,五年后的今天再看,几乎是被抛弃了,观致汽车名存实亡。

       可能觉得领养的不如亲生的好,宝能在2021年6月又发布了全新汽车品牌“BAO”, 并计划在5年内至少推出16款车型,包括SUV、轿车、MPV、跑车等多种车型,逐步覆盖高端电动汽车细分市场。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可能残酷。

       再来看恒大的恒驰汽车,这也是一个不缺钱的富二代品牌,2021年通过国能汽车变相拿到资质,品牌定位也是走高端路线,还有恒大老板许家印亲自为恒驰汽车产品站台。

       2021年第19届上海车展上,恒大汽车更是一口气推出车型名从1到9共九款车型,产品定位覆盖“全年龄、全车型、全级别”。 就恒驰曾经的传播态势,应该会有不错的发展形势。

       但随后的操作却让人看不懂了,首款车型恒驰5定位紧凑级SUV,CLTC续航602km,售价17.9万元,号称要对标奥迪Q3、宝马X1等车型,逻辑自洽很难说得通。

       还有近两年来恒大不断爆出“破产”、“被强制执行”、“裁员”等负面新闻,恒大神话的破灭所带来的品牌坍塌,对汽车业务也是毁灭性的打击,现在恒驰不是车能不能买,而是用户敢不敢买的问题,要解决的是用户信任危机很难。

       就目前来看,宝能和恒大还是一对难兄难弟,汽车业务砸进去的钱不少,前途却依然未卜。但到底是亏是赚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就像网友说的,造车不是目的,“圈地”才是醉翁之意?

       五粮液造车:起于微末 造不明白

       五粮液造车不同于格力、恒大投资造车,对于一家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来说,转型做汽车那是完全不沾边,难度更大,但五粮液却投资接手了奇瑞旗下的凯翼汽车,并且在五粮液的大本营四川宜宾建设工厂,还成功推出了几款新车,例如凯翼炫界,定位紧凑型SUV,指导价6.49-8.0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五粮液曾经为了卖车还搞出了“买车送五粮液”的活动,当时凯翼汽车也有所谓的“五粮液定制酒”, 某些购车商城也有购车送酒的文案,甚至有购车后,车内能塞多少就送多少定制酒的活动。

       这种高端酒企造低端车,本身就拉低了身价,怎么看都是累赘的样子。可能五粮液也意识到了问题,既然造不明白那就联名吧,例如这款极氪与五粮液联名的白酒,52度浓香型,官方限量定价1799元,不比茅台飞天有身价?只看这个酒瓶就很有收藏价值哇!

       富士康:欲成为电动汽车界的代工厂

       相比于执着于打造自己品牌的跨界造车企业,富士康的造车路线就很清晰了,那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从手机代工厂发展到汽车代工厂,为全球电动汽车代工生产。

       <img src="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两年一度的上海国际车展即将拉开帷幕,而目前的汽车市场中,苹果、小米、百度等科技巨头统统加入汽车领域,可以说现如今的汽车领域,才是真正群雄逐鹿的战场,这一届的2021上海车展便理所应当地成了各大车企博弈的主要区域,同时也有多款新车发布或上市。本期新车盘点将主要介绍于上海车展亮相或上市的SUV,那么接下来我们便一起看看在这其中有没有你所关注的车型。

全新丰田汉兰达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全新丰田汉兰达,第四代汉兰达早在19年便已登陆北美市场,而国内消费者对于这款车也是十分期待,在去年的广州车展就有很多消息称这款车将会亮相,但比较遗憾的是,在当时全新汉兰达并没有如约而至,而如今全新汉兰达已经在工信部完成申报,并于本届上海车展正式亮相。

       我们都知道,此前的汉兰达引入国内市场后一直是由广汽丰田生产的,但这一次不同,引入国内的全新汉兰达将会采用“双车”战略,由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分别生产,简单来讲,就是在国内可能会看到一母同胞的两款不同厂商生产的汉兰达,也就是RAV4荣放和威兰达之间的关系。

       在外观方面,广汽丰田全新汉兰达将延续海外版本的设计,整体看上去与现款车型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我个人并不觉得这次换代换得很成功,本身汉兰达在国内有两个亮点,第一是大气稳重,第二则是保值率高,而这一次换代后的全新汉兰达似乎多了一丝锐气,原有的大气稳重有所淡化。而所谓的锐气,在国内汽车市场中并不少见,论设计,合资和进口车是明显不如国产车的,所以我个人并不看好全新一代汉兰达。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965/1930/1750mm,轴距2850mm,其整体尺寸较现款车型都有所增加。

       而关于这台新车的内饰,基本可以直接参考广汽丰田威兰达,其车内的布局和设计基本与威兰达保持一致,就设计感而言,我个人还是觉得有所欠缺,毕竟是一台30万级中型SUV,对于科技感和豪华感的营造都比较一般,不过对于汉兰达的目标群体而言,这样中规中矩的内饰设计似乎也没有什么过错。而关于这台车的动力,此前早有消息,并且根据海外版本来看,全新广汽丰田汉兰达将舍弃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全系采用2.5L油电混合系统,也就是丰田所称的“双擎动力”,其系统综合功率可达176kW,换装全新双擎动力后,全新广汽丰田汉兰达的油耗表现也有所加强,工信部测试其油耗分别只有5.3L和5.8L,而实际的百公里油耗可能会在这个基础上增加2L左右,但即便是这样,其油耗表现对于一台中型SUV而言还是很不错的。

一汽丰田皇冠——陆放

       前面我们提到全新国产汉兰达将会启动“双车”战略,而一汽丰田所生产的便是广汽丰田全新汉兰达的姊妹车型——一汽丰田皇冠陆放,根据这款车的专利图来看,很明显这款车不会采用一汽丰田的Logo,中网内部的盾形标识代表着这款车极大可能采用皇冠的Logo,而这款车前脸的设计看上去更像是广汽丰田全新汉兰达与凯美瑞的结合体,下方的设计与凯美瑞真的十分相似,不过具体还是要等这款车的实车图曝光才能知道。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陆放也很有可能会在2021上海国际车展亮相,期待在一汽丰田的展台看到这台车。

       据悉,陆放将基于丰田TNGA-K架构打造,而根据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众多姊妹车型的特征,我个人觉得这款陆放在动力方面有很大可能会与广汽丰田全新汉兰达一样,采用2.5L双擎动力。

全新日产奇骏

       根据已知消息和信息来看,全新东风日产奇骏在造型方面将会延续海外版全新奇骏的设计,采用日产V-Motion3.0设计语言,前脸分体式的大灯搭配<a class="hidden" h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老司机唠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今天关于“小米汽车上海车展”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小米汽车上海车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