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报价 汽车报价
问界汽车股份占比_问界汽车股权结构
2024-10-31 20:39:51 19人已围观
简介问界汽车股份占比_问界汽车股权结构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问界汽车股份占比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1.吉利汽车十大股东是谁2.从AITO问界到华为问界,张兴海和它的赛力斯该何去何从?3.华为「造车」:敢问界在何方吉利汽车十大股东是谁 根据百度查询显示:吉
作为一名AI机器人,我可以提供与问界汽车股份占比相关的各种信息和建议,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1.吉利汽车十大股东是谁
2.从AITO问界到华为问界,张兴海和它的赛力斯该何去何从?
3.华为「造车」:敢问界在何方
吉利汽车十大股东是谁
根据百度查询显示:吉利汽车十大股东如下:
1、proper glory holding lnc,占比26。22%。
2、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占比7。92%。
3、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占比5。83%。
4、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占比1。95%。
5、李书福,占比0。23%。
6、 桂生悦,占比0。18%。
7、安聪慧,占比0。08%。
8、李东辉,占比0。05%。
9、洪少伦,占比0。04%。
10、淦家阅,占比0。02%。
从AITO问界到华为问界,张兴海和它的赛力斯该何去何从?
3月新能源车榜单出炉,信息量依然很大,这周棚拍节目,一同聊一下这个瞩目的名单,我们从低往高数:smart: 5911辆这个数字,我觉得不过不失,虽然在外观和内饰,全新Smart可谓下足功夫,浩瀚平台能耗管理也算比较出色,但定位本身还是突出个性化,选择依然有一定排他性,在新车型到来之前,smart依然要面对“以一对多”的局面。
零跑:6172辆从去年开始,零跑的销量就一路走高,一直到今年年初才稍微回落,主力车型依然就C11和C01,除了纯电版,C01还增加了增程版,主要走性价比路线。
极氪:6663辆凭借着极氪001和极氪009两款车型,录得超过6000辆的销售数字,极氪还是不错的,马上还有初期评价不错的极氪X,定位和价格可以参考Smart精灵#1,上半年应该还可以冲一波销量。
小鹏:7002辆从去年G9的上市风波之后,小鹏的销量一度萎靡不振,随着全新P7i上市,元气有所恢复, 对于品牌的销售数字打动明显,接下来还有主打轿跑SUV G6上市,车厂对它可是寄予厚望的。
深蓝:8568辆这是这个月榜单的一个亮点,事实上,经过我们的深度试驾,深蓝SL03确实有不俗的实力,除了品牌认识度还是偏低之外,产品实力还不错,尤其那个有辨识度的造型。
哪吒:10087辆哪吒的3月销量数字是亮眼,除了哪吒U和V之外,轿车S在路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了,纯电版和超过一千公里续航的增程版是亮点,上半年还有一款定位“GT数字电跑” 哪吒GT要上市,我们已经拍过静态体验,可以期待一下。
蔚来:10378辆讲真,除了比亚迪那个吓人的突破20万辆的销售数字,蔚来这个万量数字也是一个亮点,我觉得很大原因应该是ET5开始上量了,我对于二代平台的印象无疑是很好的。
理想汽车:20823辆无疑,L系列三大产品实力强,理想的交付能力也值得一赞,没空悬的Air版本陆续交付,接下来就是L8和L7估计还会持续热销,据说今年理想还有MPV车型推出,十分期待。
榜单前两位分别是广汽埃安和比亚迪:
广汽埃安:40016辆除了私家车用户,我一直庞大网约车市场对广汽埃安的销量贡献不小的。
比亚迪:20万708辆比亚迪热销就不啰嗦了,热销车型多,而且还不断上新品,包括腾势D9也在月销万辆,不得不说,任何跟比亚迪有关都是热销的代名词阿,4月份我们应该见到全新的海鸥了。
写在最后榜单可以看到,比亚迪在继续勇往直前,名副其实的“国货之光”。期待它能在第二季度出蛮力发扬出口业务,目前来看,3月份比亚迪出口新车相比2月份略有下滑,仅占比亚迪汽车总销量不到2%。我们需要让越来越多比亚迪走出国门,让更多海外人民品尝到我们的“胜利果实”。
新势力造车方面,“理蔚哪”锁定一季度新势力销量前三,战绩不错。
相比之下,有”华为光环“的AITO汽车并没有官方公布问界系列3月交付量,赛力斯集团股份的3月产销快报中,赛力斯汽车的销量为3,679台。这个数据与极氪拉开了距离,二者的交付量相差了近3千台。
对于这份榜单,你怎么看呢?留言探讨下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蜗牛车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造车」:敢问界在何方
最近,坊间有关华为和赛力斯的关系问题,讨论的是不亦乐乎。虽然还是AITO汽车,但从原来的AITO问界到现在的华为问界,多少还是令一众“吃瓜群众”多了不少谈资。问题来了,华为和赛力斯曾经坚不可摧的关系,难不成真得出现嫌隙了呢?有一说一,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毕竟,AITO汽车近期的一些操作,着实有些让人看不懂,也看不透。
3月8日,华为与赛力斯联手打造的AITO汽车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妇女节宣传海报”,令人惊诧的是,没有使用AITO问界”,而是用了全新的“HUAWEI问界”这一新说法。紧接着,华为终端官方微博账号也转发了这条微博,并配文表示:“想去的地方,HUAWEI问界汽车,始终陪伴你!”
自此,HUAWEI问界走向前台!
看到这里,明眼人都明白,或许华为要“亮剑”了。如果说原来还扭扭捏捏,一直照顾赛力斯的情绪,这一次,华为似乎更加直接和果断。
事实上,对于很多AITO车主来讲,选择AITO大多也是冲着华为去的。说白了,一切商业行为不过是利益使然,而挂华为标,一定比那个令人看不懂的AITO或者没什么名气的赛力斯更好。只是,这时候的张兴海和他的赛力斯又会作何感想呢?
原本双方一起“生的孩子”,现在却发现,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却已经越来越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笔者以为,此时张兴海的心情一定好不了。
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华为和赛力斯的答复依然很官方。
赛力斯方面称:公司与华为长期深度跨界合作关系及合作模式均没有发生变化。双方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未来将推出更多受用户欢迎的、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至于华为,是这么说的:HUAWEI问界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是华为开创的全新商业模式。华为提供......,并通过产品定义、用户体验、质量管控、渠道零售以及品牌营销帮助车企卖好车,在帮助车企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带动华为智能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销售。
看完双方的回应,笔者觉得,两者的关系可以这么理解。赛力斯把华为当做“结婚对象”来处,而华为却只是把赛力斯当成众多好朋友中的一个。只不过是,在某些时候,跟赛力斯走的更近一些罢了!
通俗一点讲,对于赛力斯来说,华为就是它的一切,是唯一;可对于华为来讲,赛力斯却只是其中之一。如果哪一天,赛力斯的占有欲太强,或者变得不那么友好,那人家华为不介意终止和你的蜜月期。毕竟,后面还有那么多排队等着入伙呢!
说白了,人家华为是在交纯友谊的朋友,而你赛力斯却总想着跟人家结婚生子,共赴明天。就这,两者的关系能长久才怪呢!
这么说,或许有朋友不理解,明明两者处的挺好,为何画风突变呢?在笔者来看,一方面是利益使然,另一方面还是赛力斯太能作。
先说第一点,凡是合作,要么为名,要么为利。对于华为来说,肯定是后者,因为人家早已名震全球。可问题是,不管是去年AITO问界M7碰撞A柱变形事件,还是今年的销量,华为在AITO上,似乎名利皆失。
销量数据上,虽然去年的成绩尚可,可来到2023年,却有些不理想。今年1月,AITO问界交付量仅有4475辆;2月,AITO问界交付量低至3505辆。连续两月销量环比下滑,对于华为来讲,一定是难以接受的。而照这个态势下去,2023年想破十万大关,实在难比登天。相应的,销量上不去,单车成本就降不下来,想要赚钱也就难上加难。
不只是销量的问题,有关赛力斯亏损的问题同样让人费解。
据了解,2022年,赛力斯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35亿元至39.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91.90%至116.57%;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38.5亿元至4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7.83%至53.94%。盘点赛力斯和华为的三年合作造车,亏损超过70亿元。由此,赛力斯甚至被认为,卖的越多,亏损越大。
对于华为和赛力斯两兄弟来说,虽然赛力斯亏损较大,但人家华为一定是赚钱的。所以,另一个问题也就来了,想必一定会有人质疑,是不是因为华为的参与,拿走了太多利润,导致“代工”的赛力斯独自承担了亏损。
那么,是这样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严谨一点,华为赚不赚钱,咱不知道。但是,赛力斯的亏损,跟人家华为没有半毛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华为的赋能,赛力斯能否走到今天这步都不好说。
不信?大家可以翻翻之前小康的股票价格,再对比一下现在的价格就知道了!
那么,赛力斯亏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赛力斯方面认为,是去年的芯片、动力电池等原材料上涨造成了成本上升,加之疫情影响生产、营销,使得产销量未达预期。不过,赛力斯还是有意无意的提到了一点,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折旧及摊销费用较高。
中肯的说,这才是赛力斯亏损的真正原因。
盘点这几年赛力斯的发展,真得是快得惊人。仅仅在2017年,赛力斯在建工程15.33亿元,同比大增126.8%;到了2018年,其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投入近9亿,同比大增200%。
据统计,2017~2021年,赛力斯前身小康股份就曾向金康新能源两江智慧工厂累计投资了21.05亿元,向高性能汽车动力电池项目累计投资了3.67亿元。如今,两江智慧工厂已经落地,其又为在建的凤凰智慧工厂累计投资了近13.48亿元。
不过,有一点也必须强调。根据披露的财报,赛力斯2022年的销售费用超过30.83亿元,同比增长3倍有余;而研发投入则不足销售费用的三分之一。
聊到这里,笔者倒觉得,华为跟赛力斯合作,真心有点委屈。对此,不知道张兴海老板是否也有同感呢?
写于最后:
笔者相信,华为对于和赛力斯的合作是用心的。否则,也不会放着那么多大牌车企不合作,非要跟名不见经传且是面包车出身的赛力斯合作了。只不过,随着故事的展开,华为发现,赛力斯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完美,很多有关智能汽车的梦想如果只是放着赛力斯身上,怕终将难以实现。所以,才有了华为生态汽车品牌。
从官网可以看到,AITO汽车的名字还在,但是下面的广告标语已经换成了HUAWEI问界。至于什么时候,头部的AITO汽车,也换成华为汽车,不妨拭目以待吧!
最后,笔者冒昧问一下张兴海董事长,如果哪一天离开了华为,您有信心带领赛力斯继续勇往直前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界江湖,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Mate50与iPhone 14之间,是AITO问界M5 EV对Model Y的「遥遥领先」如果说《狼来了》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那么曾以狼性文化著称的华为,似乎正在遭遇着「电车之狼来了」的争论。
那是一个争论了几年的问题:
华为到底会不会亲自下场造车?
总有人期待华为造车,而华为的意思大概是:
可以,但没必要。
3月8日,AITO汽车在其微博/公众号平台发布节日海报,正式打出「HUAWEI问界」的全新标语——而不是此前的「高端品牌」AITO。
同时,华为终端也啪一声很快地转发了这条微博。
有网友说这是AITO问界「不装了,摊牌了,老子就是华为」,菊花标上车指日可待,车主再不用自己动手默默扣标。但事实似乎又并非如此,而且华为和赛力斯当天就火速作出了回应:
「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阿」
华为说并没有主导的意思,只是搞了个excited的新模式——
「HUAWEI问界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是华为开创的全新商业模式。华为提供电动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软硬件技术,并通过产品定义、用户体验、质量管控、渠道零售以及品牌营销帮助车企卖好车,在帮助车企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带动华为智能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销售。」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以后和华为合作造的车,哪怕不同品牌,通通都叫问界。不仅尾标有变化,门店的招牌也是「HUAWEI问界」,正式位居C位。
再结合不久前,余承东重申「华为不造车」,表示华为对赛力斯投入不降反增——在智选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与华为合作最早、积累最深、产品最丰富的赛力斯。
用法国报纸的话讲,那就是至高无上的华为陛下即将抵达自己忠实的赛力斯。
毕竟2月25日,赛力斯才跟华为签了深化联合业务协议,华为做产品定义,赛力斯做车型研发。
双方目标是「2026实现100万产销」,今年内发布全新平台旗舰车型。
问界M9
这全新平台旗舰据传是问界M9,拥有着更大的级别尺寸、无续航压力的增程动力、华为全家桶,以及更高阶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打的就是理想L9/小鹏G9等「9字辈」。
而在3月22日的华为P60手机发布会上,华为可能还会「顺便」推出加强版问界M5。只是仅搭载单激光雷达(这颗激光雷达是不是华为自研的96线还未可知)的「加强版问界M5」,未必是华为正版的「HI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但考虑到现款M5较为弱鸡的辅助驾驶能力,更强感知能力总归是件好事。
问界M5单激光雷达版
从问界的销量走势来看,年销售10万辆的关口并不容易突破。
而这样的情况下要完成余承东年销100万辆的目标,华为汽车生态至少需要再和十家车企进行合作。
比「造」车更好的「造车」
既然华为下定决心将「HUAWEI问界」作为品牌推出,那么之前已官宣与华为合作造车的广汽和奇瑞,甚至「可能要改名、大腿还抱得更紧」的极狐,都有可能推出更多更强的「HUAWEI问界XX」。
疑似HUAWEI奇瑞EH3
据@鱼雷2954爆料,奇瑞与华为合作的轿车将采用800V平台、一体压铸成型底盘,并配备四轮驱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空气悬架。
华为与江淮汽车在安徽合作建厂,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江淮将成为继赛力斯之后,第二家与华为进行智选模式合作的车企。”
可以预见,在余承东的推动下,华为智选车的朋友圈还在不断圈地。
余总曾在不同场合动情地吐槽,动辄按车企要求提供定制化开发,周期太长、华为的人员成本也极高,不同车企的协同配合能力也很参差,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挣钱、连朋友都交不上。联手车企,提供尽可能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的ICT技术赋能,才是华为一直All in的造车方向。
这是汽车圈中好久不见的「不同品牌统一系列」,犹如母系社会中的同母异父,像极了阿斯顿马丁、路特斯、宝马都是「007座驾」。
你不能说华为这套玩法不够逻辑自洽,只能说它可能并不能兼容意外的情况——不同车企、不同品牌的汽车都由华为深度参与、使用华为的技术,在华为的渠道进行销售,那华为如何实现「差异化造车」?
比如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华为渠道合作的阿维塔,人家车上装有完全版「华为自动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上半年入驻20+华为线下门店,含华量比问界M5只高不低。
阿维塔11
但在阿维塔「CHN」铁三角中,长安/宁德时代才是大股东,华为相当于「技术入股」,自然不太可能主导其「问界」。
此外,阿维塔自己也布局了200家渠道触点,并要在2023年底做到500家。阿维塔承诺,无论在华为还是阿维塔门店购买,用户获得的产品和权益都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事到如今,如果回到问题「华为到底造不造车」,其实答案已经飘在风中,变得不再重要。
一方面,华为已经找到了比亲自造车更好的方法。万花丛中过;而另一方面,华为或在事实上已经完成了「造车」这项工作。华为心中留。
当门店招牌、车尾字标统一为「HUAWEI问界」,无论车含华量几何、人懂车不懂车,我们满脑子想的就是华为而非其他。
动力系统来自华为八合一电机,智能交互则是无缝流转鸿蒙系统,新车感知最强的部分是华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已经足够。
有能力造车,只是没必要,扬长避短才是华为正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为5.7%。华为每年在汽车方面的研发投入高达十几亿美元,如果在汽车制造方面再烧几百亿人民币,就为了不足6%的利润率——
我只能说,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正如余承东余总所总结的:
做20万元以下的产品,我们会亏损,所以我们做不了。我们会和其他品牌一起,共同把市场做大。余总这么说还真不是「抽华子,抽别的咳嗽」。去年老爷子让全行业都感冒的「寒意讲话」就强调过——
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针对汽车业务,他还强调: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不能铺开一个完整战线,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这个「连接」就很灵性,余总的后续操作也高度贯彻讲话精神。毕竟,原本由王军领导的IAS(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含HUAWEI Inside和零部件业务)纵是星辰大海,不挣钱(还巨亏)就是「活下去」精神纲领下不可原谅的「原罪」。
要达成2025年华为车BU盈利的目标,就必须「先帮车企卖车100万辆」——而华为距离目标限定的练习时长,还有差不多两年半。
就看这100万辆里,有没有你想买的那台「HUAWEI问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主星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今天关于“问界汽车股份占比”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问界汽车股份占比”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