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评测 车型评测
小米汽车公司市值多少,小米汽车公司市值
2024-10-31 20:32:54 10人已围观
简介1.若你手里有小米公司1%的股份,能实现财务自由吗?2.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腾讯新闻《潜望》 王潘 2月19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米确定造车:或由雷军亲自带队 视为战略级决策,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
1.若你手里有小米公司1%的股份,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2.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腾讯新闻《潜望》 王潘
2月19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米确定造车:或由雷军亲自带队 视为战略级决策,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小米造车的消息也刺激了资本市场,该消息直接导致小米股价一度拉升10%。对于此消息,小米官方不置可否。
一位小米集团管理层人士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小米内部确实讨论过此事,但最终是否会造车以官方公告为准。
此前,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参与投资了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两家新造车企业,两家企业都曾在2019年遭遇巨大的生存危机,并在2020年完成触底反弹,目前市值也都在数百亿美元,其中蔚来市值更是一度超越千亿美元,与小米市值相当。
在蔚来和小鹏 汽车 发展过程中,雷军都曾深度参与帮忙,其中蔚来发展早期,曾借鉴了小米的社群运营经验,而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也多次与雷军探讨造车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在2019年下半年小鹏 汽车 最艰难的时期,小米集团参与了对小鹏 汽车 的投资。
如今,随着百度、华为、苹果等 科技 互联网公司相继传出造车,并在资本市场大受追捧,小米也开始考虑进入造车领域。然而,小米也是这几家 科技 公司中,最晚入局的企业,并不具有先发优势。
具有造车能力
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成立于2014年底,小米到2021年才起步的话已经晚了将近7年时间,可以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口。
过去七年,蔚来从无到有,以用户企业为发展目标,成为首个平均售价超过40万且单月销量超过5000台的中国品牌,要知道这是以往红旗都没做到的成绩。
理想 汽车 的第一款车理想ONE 上市仅一年就成了新能源SUV单一车型销量第一名,而小鹏 汽车 也从零做到了自动泊车、语音交互以及自动驾驶辅助方面的领先,并且在特斯拉降价的情况下销量还在稳步上升。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互联网背景出身的人造车比传统 汽车 行业的人更加洞悉用户需求,目前已经初步取得了用户的认可。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第一梯队的三家公司目前已经确立,而后来加入的百度、小米以及传言中的华为,都在时间上落后不少。
如果是做手机,一家企业在研发上落后7年几乎无法追赶上,因为很多人的换机频率通常都在一年内之内,7年时间足以使市场上的已有品牌占领用户心智,但是与手机相比, 汽车 迭代周期更慢,这也是小米和百度等 科技 企业考虑入局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百度已宣布进入造车领域,与吉利 汽车 合作进行造车,并且已选定该造车公司CEO人选。百度过去几年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和推广,意味着其造车显得理所应当,并非真正从零开始。
相比起百度长期耕耘自动驾驶领域不同的是,小米在造车领域缺乏相应技术的积累,过去几年并没有在 汽车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方向进行研发,看起来不具有造车的基因。但实际上,造车与造手机同为硬件领域创业,在很多大逻辑上都是相通的。过去几年,小米以及众多小米生态链企业做出的多款硬件产品都取得了成功,如今雷军想做一个更大的硬件—— 汽车 。
造车特别依赖一家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营销以及生产制造能力,而这恰恰是做了十年手机的小米很擅长的工作。不同的是, 汽车 的供应链管理以及生产制造都比手机要复杂很多。
资金层面,造车需要至少上百亿的资金,目前小米现金储备数百亿元,加上公司每年都在盈利,只要一直运转正常业绩向好,足够支撑起一家 汽车 企业的资金需求。
造车模式可选项
小米一旦进入造车领域,具体模式具有多种可选项,包括从零开始自主造车、与现有车企合作或者收购一家非头部车企做大等。
考虑到小米入局时间已经较晚,如果再拿地建厂再从零开始自主造车,至少需要三四年时间才能交付首款量产车,而这时的蔚来、小鹏等车企都已经交付五款以上的量产车,随着持续不断地升级迭代,无论在软硬件还是自动驾驶层面都更为成熟,小米将会与头部新势力存在明显差距,因此这并非上策。
另一种可选项是参考百度与吉利 汽车 ,以及蔚来与江淮 汽车 的合作,也选择与现有成熟车企进行合作,小米负责技术研发、设计、供应链、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而合作车企主要负责生产制造,这同样需要至少三年时间。如果选择与传统车企合作,小米的潜在合作对象包括比亚迪、长城、奇瑞等诸多车企;如果选择与新势力合作,小米最有可能与小鹏 汽车 建立这样的合作关系。
小米造车最为讨巧的方式是,收购市场上的非一线新势力车企,然后将其改造再做大,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有效避免自己与特斯拉以及几家国内头部新势力的差距过大。
考虑到头部新势力的市值已经拥有一定泡沫,目前市场上可供小米收购的新势力车企,主要是处于二三线或更落后的车企,如零跑 汽车 、爱驰 汽车 、哪吒 汽车 、拜腾 汽车 、高合 汽车 、游侠 汽车 、奇点 汽车 等。
潜力与隐忧
小米品牌目前在中国家喻户晓,小米 汽车 的营销与知名度将会直接受益于此,这也将帮助小米提升销量。考虑到目前小米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不可或缺的地位,一旦小米 汽车 发布后销量可观,未来将真正实现人、车与家的完美融合。
一旦小米做成这件事,无疑将会成为横跨手机和 汽车 两大行业的超级 科技 巨头。最乐观的情况下,小米有望同时成为全球排名前几的手机品牌和 汽车 品牌,成为同时对标苹果和特斯拉的巨型企业,其市值也远非现在可比。
但从另一方面,小米一旦正式开始造车,就意味着整个公司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被分散到 汽车 项目上,这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机业务的发展。如果小米双线作战,在面临OPPO、vivo和荣耀等品牌的竞争时就会疲于奔命,容易丢掉领先优势,如果华为再度回归,将会进一步加剧小米的竞争压力。
与百度相比,小米造车具有其明显优势之处,但同样也存在短板。优势之处在于雷军掌舵下的小米是一家具有狼性的企业,一旦进入一个领域便会不顾一切向前冲,往往容易杀出一片天,百度就缺乏这种狼性与狠劲。而短板就在于小米过去的现金流储备没有百度充裕,同时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一旦面临资金链危机,不排除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
对小米而言,造车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可让公司重新进入上升通道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潜在风险的决定,这也是过去两年雷军对此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
若你手里有小米公司1%的股份,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小米再次跌破发行价,于是就有网友喊话雷总赶紧还钱,不得不说,小米现在既不像苹果,也不像华为,而是变得越来越格力了。炒股这个事情有赔有赚,你肯定不能光靠情怀炒股,小米是个好公司,雷总也很勤奋,但是投资归投资,一码归一码,小米走到今天,我感觉离不开这3个原因:
一、产品利润率极低,供应链不积极雷总自己也说了,他的产品利润率极低,所以供应链也不积极,自己不赚钱的情况下,供应链也跟着不赚钱,导致很多供应链都不愿意接小米的活,更不会把好东西先给到小米。
比如三星这次的最新折叠屏方案就是先给到了oppo了,造就了Find N的热卖,为啥没给小米呢,因为不赚钱啊,虽然这种说法不一定是真实的,但也不能不信,因为小米一直坚持的是性价比路线,靠的就是走量,利润率还真没有高端手机的丰厚。
二、高端机型一直没有突破谈到性价比,就绕不开小米的软肋,那就是由于这么多年一直坚持性价比路线的小米,导致最近几年这个高端机型一直没有突破,国内的高端机市场被苹果给霸榜了,这一点看21年四季度的份额就知道了。
虽然小米销量第一,但苹果的利润才是最高的,是小米的好几倍,关键他卖的贵,还有人买,你说气不气人,苹果几乎就把这个行业的大部分利润赚完了。后面能不能干倒苹果,估计还得看华为,而且在二手市场,苹果的流通和保值率也远高于其他品牌,所以它的存量也很大,存量大就意味着他可以继续靠软件赚钱啊。
三、散户基数太大散户大本营和格力一样,格力大家都知道,靠的就是老股民的情怀,董阿姨靠个人魅力吸粉股市大叔大妈,而小米也一样,很多股民都是雷总的粉丝,散户基数太大,机构才不会傻到去接这种大盘股,一般只会看着他跌,跌到78成,开始盈利的时候再去考虑。
小米该何去何从?正所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现在小米市盈率还在13左右,能不能反转了,那就得看雷总的车造得怎么样了。新能源车是个新增市场,完全是在抢油车的份额,加上自动驾驶和智能5g带来新的应用场景,所以资本还非常认可的。
但我个人觉得小米造车还是有点晚了,应该早点下手,股价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所以雷总是否还能继续十年磨一剑,资本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而小米造车进程也正在提速,等造车团队搭建完毕和供应链准备充分后,我相信小米汽车必将步入发展快车道!
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能实现财务自由,小米公司到目前为止市值是约4800亿。拥有1%的股份全部价值在48亿左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拥有48亿在中国完全可以实现财务自由,只要按照正常的日常进行生活,这些钱一辈子都花不完。
1、重量
一张100的人民币,重量约是1.15克。48亿如果都是100的人民币,那就是有4800万张,那重量就是:1.15克×4800万=5520万克=55200千克=55.2吨。如果想把这么多的钱运回家,用载重为10吨的卡车,就需要六辆。
这么多的钱,可以把你家客厅以及两个卧室,都堆的满满当当。常说用钱“砸死你”,这么多的钱堆在一起,如果要是塌了,真的是能把人砸死的。
2、数量
上面已经说了,48亿都是100的人民币,数量就是有4800万张。如果你想把这么多的钱都清点一边,那你这一年估计就只剩下一件事情了:就是数钱。假设一秒钟可以数1张,一天不吃不喝就是86400张。
需要数完4800万张,就需要:4800万÷86400=556天。你连续不停的,要数上五六百天才能清点一边。这已经不是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数到人抽筋,口吐白沫了。
另外,别看我国那些百亿、千亿富豪很多,但是那都是身家,很难的。一个百亿富豪,可能银行里连1亿的存款都没有。而且市值股票,也不是想就能的。只要大规模,股价就会崩盘。国家从稳定经济秩序上来考虑,也不会同意大规模的。
把48亿存在银行,每年有多少存款的利息?如果你有48亿,那就不是你去找银行了,而是一大批的银行行长,都纷纷上门拜访,想让你把钱存在他们那里。为了拉到你的存款,行长的位置都可以让你来做。你完全可以搞个竞拍,哪家银行开的条件优惠,就存在哪里。
大额存款的利息,是可以个银行协商的。48亿的巨款,放在任何银行里面,都是私行顶级客户。哪怕你是存个定期,利息都至少有年化收益5.0%。48亿,一年利息5.0%,那利息就有:500×480万=2400万
平均到每个月,利息就是200万。平均到每一天,利息就有6.6万。你的这一天的利息收入,就是普通工薪阶层一年的收入。你每天只需要在家躺赢,银行来给你打工。住着别墅,开着跑车游艇,每天尽情的享受人生。如果说人生此时还有烦恼,那应该就是愁如何花钱了吧。
小米股份的1%,48亿,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神话级别的财富像月薪过万,已经算是高薪了。不吃不喝的情况下,一年也才12万。一百年的时间,也才1200万。一千年的时间,也才1.2亿。一万年的时间,也才12亿。需要努力奋斗4万年,才能存够48亿。就算是一个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挣够48亿,不吃不喝也需要4800年的时间。
所以,48亿,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神话传说般的财富。只要没有恶习,只是奢侈生活,几辈子都是花不完。
1987年,18岁的青年雷军手握清华北大的两张入场桊,却选择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2007年,38岁的中年雷军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却从金山辞去CEO职务,
2010年,41岁的雷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却冒着巨大风险成立了小米公司。
2021年,52岁的雷军公司市值已经达到6665亿元,却宣布未来10年来投资100亿美元制造 汽车 。
可以说,雷军似乎已经触碰到了一个普通人能够触摸到的天花板。每当已经可以“当个安乐公享尽荣华富贵之时”,雷军总是把自己的筹码全部压上,为了理想和目标开展新一轮的冒险。
本次小米发布会,雷军罕见地分了两场,以致米粉措手不及。在次日的第二场会上,雷军语气悲壮, “这是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 ,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 。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不成功便成仁之势,以致大家忽视了发布的近20项的新品。
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在投资上就越偏向保守,是什么“逼得”雷军破釜沉舟?
2011年,小米在北京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一款和三星旗舰配置相同、和苹果外观相似、价格仅为1999元的小米1完成了市场上的“通杀”。特别是在年轻人的群体,抢小米的热度和难度不亚于今年的抢茅台。抢到后立即转手可以为带来一笔错的收益。
从此, 饥饿营销 与 低价、高配 成为了小米的标签。
然而, 成也低价,败也低价。
苹果 凭借着 系统优势 和 客户粘性 占领手机市场 6成以上的利润 , 华为 凭借着 品牌效应 占领 高端安卓市场 , OPPO、VIVO 凭借着广告、线下店占领 中低端安卓市场。
虽然小米手机的出货量的一直名列前茅,但利润率始终不高, 小米手机最近两年的硬件业务综合利润率不足1% 。为此,小米成立了低端的红米品牌,着力将小米打造成安卓机皇,以提升利润空间,从2999到3999,再到到现在的6千元以上价位,小米每年以一千元的台阶试探着市场反应,缓步登上了高端区间。
与此同时,小米努力将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打造成收入的另一支柱。2019年年会上,雷军宣布“手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双引擎战略,称“这就是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后又升级为“手机 AIoT”。但如今IoT增速也大幅下降,2020年该项业务的营收增幅同比下降33.1%。
2020年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一度大跌8%,最终报收于23.9港元,股价下跌4.4%,市值蒸发277.21亿港元。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小米急需要讲好一个 新故事 来向 资本市场 证明自己的潜力 。
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经嗅到了车联网时代的投资机会,当时小米就注资了地图厂商凯雷德;2015年,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造车新势力蔚来 汽车 。在蔚来 汽车 上市成功尝到甜头后,顺为资本再度投资了小鹏 汽车 。2020年4月,小米又投资了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可以说, 小米很早就进入了 汽车 投资领域,但投资企业和自己投资毕竟不同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如果 汽车 年销售总量是2500万辆, 20%的比例是500万辆 。相较新能源 汽车 在2020年136.7万辆的销量, 市场机会明显 。
汽车 工业有 系统复杂、投资大、周期长 等特点,极度依赖前期的现金输血,一旦资金紧缺极可能功亏一篑,中途翻车。从公司成立到第一批产品交付, 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市场上留给小米的时间还多吗?
国内新势力造车品牌有 理想、蔚来、小鹏、哪吒 等后起之秀,还有 上汽、北汽、广汽 等财大气粗的国企老大哥,尚且还有 国外品牌 虎视眈眈。
2018年之后,中国的 汽车 行业销量增速达到了顶峰,之后已经连续几年增速放缓,对一线城市来说,私家车的便捷性并没有公共交通和共享 汽车 便利。
小米生产出来后,如何确保销量?
蔚来4年烧掉约220亿元,仅2019年便亏损113亿元。2020年,小米集团的 净利润是130亿元 。小米的钱,能烧多久?
发布会上,雷军一度哽咽,员工激动无比,股市也在当天上涨2.2%,股价报25.6港元。
资本不相信眼泪,资本只为实力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