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动态 汽车动态
长安汽车财务状况综合分析_长安汽车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报告
2025-07-30 14:51:32 11人已围观
简介长安汽车财务状况综合分析_长安汽车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报告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长安汽车财务状况综合分析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1.15家车企财报速览:“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2.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3.车企半年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长安汽车财务状况综合分析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15家车企财报速览:“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
2.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3.车企半年财报:亏损下转型,有几种“姿态”?
4.长安发布UNI系列车型 或难助力实现191万辆年销目标
5.2019上市车企七大问题:合资疲态致营收下滑 盈利质量分化
6.长安汽车一季度扭亏为盈、增长超123%?长安新能源股改藏玄机
15家车企财报速览:“跌跌”不休仍是主旋律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无论愿意与否,时间的车轮终究是碾过了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正值车市寒冬又是收尾的一年,2019年曾被赋予了太多的期望,而回望这一年,这些车企是得偿所愿?还是留有遗憾?答案或许能从车企们公布的财报中参透一二。福特:净利润下跌明显,在华亏损幅度收窄
刚刚步入2月份,福特就公布了2019年度财报。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福特汽车全年营收1559亿美元,同比下降3%;净利润4700万美元,同比下降98.7%,如此悬殊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源于福特最后三个月高达16.72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全球范围内的财务状况不佳,主要原因是运营执行力不够好,除此之外,自动驾驶方面的不断加码、与美国工会达成新协议所造成的成本支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福特财务状况。
不过好在中国市场向福特发出了利好讯号,数据显示,福特汽车在华年度营业损失从18年的15亿美元降至7.71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营业损失同比减少61%;从销量上看,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全年销量为56.79万台,同比下滑26.1%,而第四季度,福特在华销量开始了止跌回暖,销量达到了8.3万辆,环比增长7.6%,这也与其财报所反映的情况大致相同,而连续的亏损收窄的确是给日渐下滑的福特带来了不少的信心。
无论是4月开启的福特中国2.0战略,还是9月与长安共同签署的“长安福特加速计划”,都说明了福特已经认识到在华表现低迷的原因,放眼2020,福特预计上新包括福特、林肯在内的多款新车,而开年的这场疫情会为福特带来多少损失,目前还是未知数。
通用:受罢工影响明显,净利润同比下滑17.4%
说到通用在去年的大事记,罢工事件绝对位列榜首,这场为期40天的罢工,不仅意味着通用长达一年的“瘦身”失败,还为通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通用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通用汽车2019年净收入1372亿美元,同比下滑6.7%;净利润67亿美元,同比下滑17.4%,而这场罢工给通用汽车造成了36亿美元的损失,直接造成了净利润下降。
中国市场,通用汽车的业绩也并不乐观,受到市场持续走弱、消费信心下降等宏观环境的影响,通用汽车第四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股权收益有所下降,对此通用汽车表示将持续优化在华市场的产品组合,主要聚焦在快速增长的SUV和豪华车市场。
放眼2020年,通用汽车首席财务官迪微娅·苏雅德瓦拉表示“通用汽车预计将在2020年取得稳健的财务表现。我们坚持深化主管业务,确保强劲的现金流,从而不断提升投资未来的能力”,从公司层面上,通用将持续性开展成本控制,管理库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宏观因素造成的消极影响。
具体到车型,通用汽车将陆续发布一系列重磅车型,包括雪佛兰Tahoe和Suburban、GMC?Yukon与Yukon?XL、凯迪拉克凯雷德等全新全尺寸SUV,助力2020业绩回暖。
FCA:净利润与营收双下滑,亚洲市场仍是软肋
去年的后半年,急于求变的FCA专注于合作、联盟,也许是火候未到,2019年的FCA表现并不乐观。
根据FCA公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FCA全年营收1190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利润30亿美元,同比下降19%;虽然全年表现不仅如此人意,但是第四季度FCA出现了回暖现象,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FCA营收为327亿美元,环比增长1%;净利润为17.4亿美元,环比增长35%;经调整后的营业利润23亿美元,环比增长16%。
分地区来看,FCA在北美地区的表现可圈可点。全年净收入与2018年基本持平,达到800亿美元,税前利润74亿美元,同比增长7.4%,而北美地区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皮卡和SUV的销量增长。
欧洲市场则与北美的热卖不同,全年亏损660万美元,与PSA的合并或许对于开拓欧洲市场有一定的帮助,至于是否扭亏为盈,还要看今年的表现如何。
亚洲市场依旧是FCA的软肋,全年亏损达到3960万美元,销量为14.9万辆,下滑29%;在中国市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销量仅为7.4万辆,再次下滑40.96%,与神龙汽车之间的合作是否能打破弱势局面?期待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的进一步举措。
特斯拉:账面亏损?年底反杀
要说去年最风光的车企,非特斯拉莫属,上海超级工厂的全面落地、股比放开进军中国,马斯克在华的发展可谓如鱼得水,其股票也在年末迎来了高峰,盘后股价大涨15%。
与大涨的股价略有不同,特斯拉去年的财报看起来并不出彩。根据财报显示,特斯拉2019年全年营收245.78亿美元,与去年214.6亿美元相比,同比下降14.5%;特斯拉2019年全年净亏损8.62亿美元,市场预期亏损8.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亏损9.76亿元相比同比下降11.7%,虽然超过了预期亏损,但亏损出现了明显收窄。
不同于上半年的集体唱衰,特斯拉在年底开始反杀,第四季度特斯拉营收73.8亿美元,净利润1.05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而特斯拉汽车第四季度全球库存销售天数为11天,低于去年同期的19天以及上季度的17天。
放眼2020年,上海超级工厂势必会带动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而中国市场的向好对于特斯拉来说意义非凡,今年特斯拉还会给中国消费者怎样的惊喜?值得期待。
沃尔沃:盈利104亿元,沃尔沃实现逆势上扬
与“跌跌”不休的基调不同,2019年沃尔沃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根据沃尔沃官方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沃尔沃的营业收入为2741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1987亿元),同比增长8.5%;全年营业利润143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104亿元),同比微增0.8%。
沃尔沃的崛起开始于吉利的收购,因此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中国市场的青睐,数据显示2019年沃尔沃在中国实现营业收入605.3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437亿元),同比增长10.8%,成为沃尔沃第一大汽车市场;而美国市场,去年全年营收401.1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290亿元),同比微增1.8%;在瑞典市场,沃尔沃也表现不错,全年营收为260.92亿瑞典克朗(人民币约188.47亿元)。
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从“嫁入”吉利开始,沃尔沃的成长是“肉眼可见”的,尽管2019年市场低迷,却仍然实现逆势上扬,足以见得沃尔沃与吉利之间的磨合越来越默契。
丰田:前三财季稳重有升,全年预计营收突破1.87万亿人民币
近日,丰田汽车发布了其2020财年前三财季财报,根据数据显示,前三财季,丰田汽车营业收入为22.83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营业利润为2.06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308亿元),同比增长6.2%。
从销量表现上看,虽然亚洲市场表现出现下滑,但仍然是丰田汽车的支柱市场,其前三财季销量为1234760辆,营业利润为3291亿日元(人民币约合209亿元),营业利润减少659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2亿元);而欧洲市场、日本本土市场、北美市场销量表现均有所增长。
基于前三财季的良好表现,丰田汽车对整体2020财年的走向作出了新的判断,据悉丰田汽车预计2020财年全球销量达到1073万辆,营业收入将达到29.5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87万亿元),营业利润将达到2.5万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588亿元)。
本田:前三财季表现不佳,营业利润同比下滑6.5%
元宵节的前一天,本田发布了其前三财季业绩报告,数据显示,第三财季,本田营业利润为1666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06亿元),同比下滑2.1%;第三财季销售收入为37475亿日元(人民币约合2380亿元),同比下滑5.7%;息税前利润为2067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31亿元),同比下滑8.9%。
而前三季度财报的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根据数据,本田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为6392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06亿元),同比下滑6.5%;销售收入为114729亿日元(人民币约合7283亿元),同比下滑3.1%;税前利润为7861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99亿元),同比下滑9.4%。
财报业绩的下滑与本田去年全球销量下滑有一定相关性,但是中国市场同比12.22%的强劲增长还是为本田注入了不少活力,因此本田将本财年全球汽车销量预估从497.5万台上调至了498万台,不过作为本田主要销售市场的中国却在开年遭遇了危机,或许会对本田实现财年目标形成障碍。
马自达:利润下滑严重,二次下调销售预期
曾经的“国民车”在2019年遭遇了瓶颈。
根据马自达发布的财季收益报告中显示,第三财季公司营收为8497亿日元(人民币约合540亿元),下滑5%;营业利润下降到65亿日元(人民币约合4亿元),暴跌76%;净收入为158亿日元(人民币约合10亿元),下滑37%。
财季报告中,马自达下调了其销量预期至150万辆,此次下调也是马自达2020财年的第二次销量预期下调,频繁的销量下调大概率与中国、日本、澳洲等市场销量持续下滑有关,而目前马自达前三财年的销量目前为110.6万辆,剩下的一个多月的实现想要实现40万辆的销量突破,对于马自达来说也绝不容易。
捷豹路虎:国内市场增幅明显,第三财季逆势上扬
捷豹路虎以其威武霸气的外形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也正是源于国内消费者的青睐,为捷豹路虎第三财季带来不少盈利。
根据捷豹路虎官方给出的财报数据,第三财季捷豹路虎营收达到64亿英镑(人民币约合576亿元),同比增长2.8%,税前盈利为3.18亿英镑(人民币约合29亿元)。
第三财季,受到捷豹品牌的下滑影响,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为141222台,同比下滑2.3%;而在中国市场,捷豹路虎在年末迎来了大幅增长,其中12月增长了26.3%,第四季度增长24.3%。对于第三财季的良好表现,捷豹路虎方面同样表示业绩的改善反映了在中国市场规模的扩大、产品结构的增强、运营成本(包括项目费用)的降低以及有利的外汇。
关于2020财年的预测,由于疫情的爆发可能会影响生产,捷豹路虎暂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长安:盈利艰难,净利润亏损超过24亿元
长安未安,2019年的长安的确是艰难生存。根据1月30日长安汽车发布的业绩预告,长安汽车2019年年度净利润亏损24-29亿元,同比去年暴跌452.56%-526.01%,对于业绩不佳的理由,长安汽车方面坦言主要受销量下滑影响。
销量方面,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板块的全年销量为1759971辆,同比去年下降15.1%;而一直以来作为长安销量增长主力军的合资品牌,却在今年集体面临危机,其中长安福特全年累计销量为183987辆,同比下降51%;长安马自达全年累计销量为133608辆,同比下降19%。根据销量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的销量下滑,与福特的大幅度滑坡有着直接关系。
福特汽车也表示在华的销量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新车型推出慢、经销商和品牌推广不足等,对此,福特也将加快新车型推出,预计在2021年前至少投放18款新车。
一汽集团:净利超过440亿元,一汽迎来营收利润双增长
进入1月,一汽集团就率先公布了其年度业绩报告,足以见其对过去一年的表现十分满意。
根据数据,2019年一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00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达到440.5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销量方面,一汽集团全年整车销量为346.4万辆,同比增长1.3%,合资板块,一汽-大众依旧是年度销量的“红人”,全年销量突破210万辆,同比增长3.8%,成为国内首家跨入年销量210万辆的车企;一汽丰田也实现了73.5万辆的销量成绩,助力一汽实现营收;自主板块,红旗品牌19年在新产品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起SUV矩阵,趁着“国潮”这股风,销量一路突破10万辆;而奔腾品牌也进一步完善了T家族的SUV矩阵,销量也早早突破10万大关。
对于一汽来说,目前的胜利只是阶段性胜利,按照董事长徐留平的计划发展,一汽集团在未来三年还有巨大的360亿元的利润空白等待填补。
上汽集团:受销量影响,利润预计同比下降28.9%
与一汽营收利润双增长有所不同,上汽集团在过去的一年里表现的并不算好,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上汽集团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256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04亿元相比,同比减少28.9%。
对于过去一年业绩的变动,上汽集团将原因归结为整车销量减少、国五国六切换加剧的供需矛盾、新能源退坡补贴等原因。
撇开国五国六切换、退坡补贴等大家都面临的政策原因,上汽集团2019年的销量的确表现不佳;根据产销快报,2019年全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为6237950辆,同比下滑11.54%,而合资板块的降幅也十分明显,其中上汽通用五菱以及上汽通用的降幅均超过了15%,分别为19.42%和18.78%,而上汽大众同样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销量虽然突破了200万辆,但是同比下降了3.07%,将销冠宝座让位与一汽-大众;自主品牌方面,上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67.32万辆,同比减少4.08%;而上汽大通表现倒是可圈可点,累计销量为15.3万辆,同比增长21.36%。
透过一系列销量数据,上汽集团的业绩报告的变动的原因也逐渐清晰,2020年刚刚开始,新的一年的比赛才刚刚拉开帷幕,相信上汽集团会有更好的表现。
北汽集团:营收突破5000亿元,新能源的前景仍然广阔
新年第2天,北汽集团就官宣了2019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的消息,与2018年4807.4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26%。
销量方面,北汽集团实现产销226万辆,同比下降5.91%;其中,豪华品牌北京奔驰在19年销量迎来了波峰,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15.2%,领跑其他豪华品牌;而北汽越野车在19年同样迎来了高光时刻,年销量达到3.6万辆,同比大增34.5%,基于如此的销量成绩,北汽集团也大胆提出了“稳重有升”的两套销量目标,求稳的目标是销量突破226万辆,目标营收达到5200亿元;冲刺的销量目标则是销量235万辆,目标营收达到5300亿元。
虽然营收创纪录这件事值得欢呼雀跃,但是对于北汽集团来说,取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年中退坡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北汽集团带来了不小的重创。由于政策原因,原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规律被打破,后半年的新能源行业陷入沉寂,北汽新能源也同样如此。而对于新能源的未来,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却充满信心:“眼前的风暴只是阵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仍无比广阔。”
现代:净利润同比增长98%,但国内销量仍需努力
作为韩系车的代表,现代汽车也在年初率先公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表现。
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现代汽车的营业利润为1.24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73亿元),同比大增147%;销售收入增至27.87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1642亿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也扭亏为盈,达到8512亿韩元(人民币约合50亿元)。
2019年,现代汽车全年营收105.79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6000亿元),同比增长9.3%;营业利润为3.68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217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也增至3.26万亿韩元(人民币约合192亿元),同比增长98%。
虽然从业绩上看,现代汽车取得了一份相当出彩的成绩单,全球销量为443万辆,同比下降3.5%,低于年初设定的468万辆的销量目标,这也是现代汽车第五年未能实现年终销量目标。销量上的失意,与中国市场的疲乏有关,现代汽车已经关停5家国内工厂,说明现代汽车在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极其严重。
对于2020年,尽管中国市场疲软,但现代汽车仍然立下了75万辆的Flag,新车方面,现代汽车计划在华推出第十代索纳塔、菲斯塔EV、全新MPV以及全新伊兰特等车型,助力实现销量目标。
法拉利:销量突破万元大关,中国市场增速最快
对于超豪华品牌,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欣赏阶段,因此销量也一直比较稳定。
近日,法拉利公布了2019年财务业绩报告,根据数据,2019年法拉利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向全球客户共交付整车10131辆,同比增长9.5%;2019年公司净收入达到37.66亿欧元(人民币约合289.65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为6.99亿欧元(人民币约合53.76亿元)。
具体来看,北美地区交付2900辆法拉利,虽然同比下降3%,依然是销量交付的主力;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共交付4895辆,同比增长16%,而中国市场,法拉利共交付了836辆,同比增长20%,成为法拉利年度交付增长最明显的海外市场。
面向未来,法拉利计划推出两款新车,至于新车能有多“壕”?期待法拉利为大家揭晓谜底。
头条说:
过去的一年,对于车市的打击是全方位的,从15家车企的财报上足以看出,大部分的车企仍处于艰难前行。大环境对于车企的影响固然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越严苛的市场环境就越有可能催生出更优秀的企业。2020年开年的一场疫情爆发,传递着一个讯号:新的一年洗牌期将加剧,而车企们准备好了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亲~你的意思是取合并报表还是取母公司报表,对吗?
首先,年报里既包含母公司报表,也包含合并报表。其次,看你想研究哪个数据了,如果你要研究销售收入,利润,每股经营现金流,那看合并报表要好一些,但是合并报表也包括了很多非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部分(子公司的少数股东)。由于新会计准则将子公司经营业绩按照权益法合并入合并报表,实际上表报出来要较原先保守的成本法核算要看起来好看一些。
如果你想看看分红能力,那最好看母公司报表。包括债务方面,偿债能力分析也是看母公司的好一点。
总体上讲,两个表各有优劣,应该就数据本身所代表的意义选择报表。
车企半年财报:亏损下转型,有几种“姿态”?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1、比较分析法:
这是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指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财务指标的差异和变动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找出变动的原因。
2、因素分析法:
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了解影响财务指标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
3、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这是一种统计方法,通过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使每个因子具有最高负荷的变量数最小。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了解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指标对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
4、主成分分析:
这种方法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财务比率转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这些主成分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财务比率的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了解财务状况的整体结构,以及各财务比率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5、层次分析法:
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将复杂的财务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了解财务问题的内在结构和关系,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指导。
6、聚类分析法:
这是一种将多个财务比率分为若干类的方法,同一类中的财务比率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不同类的财务比率具有较低的相似性。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多样性,以及各类财务比率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7、因子分析法:
与主成分分析类似,因子分析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多个财务比率转化为少数几个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财务比率的信息。因子分析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了解财务状况的潜在驱动因素,以及各因素对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
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1、评价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
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者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等状况,合理地评价自己的经营业绩,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2、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营者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能促进自身目标的实现。
3、为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综合比较与评价,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和信贷决策。
4、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经营决策。
长安发布UNI系列车型 或难助力实现191万辆年销目标
在本周陆续披露的各大上市车企半年财报中,“亏损”仍然是躲不开的一个关键词。即便像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广汽集团、比亚迪这些“市值龙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仍分别同比下降了25.39%、10.88%、9.54%、2.70%。
有的车企净利润下跌幅度更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好比众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0.34亿元,跌幅超过256%;而北汽蓝谷今年上半年的归股净利润则为-18.63亿元,同比巨幅下跌2814.98%。
这样一来,那些虽然利润同比跌幅增大,但仍能保持正收益的车企,则显得没那么惨了。
为此,在这样“悲催”的形势中还能实现盈利的车企,更显得“鹤立鸡群”。
根据目前已经公布半年财报的上市车企中,仅有长安汽车、一汽解放、江铃汽车三家在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实现了双增长。
其中长安汽车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16.17%,达到26.02亿元的表现最为抢眼。
不过,长安汽车这同比大幅扭亏的背后,实则是与其报告期内公司三个主要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相关。
一个是去年年底其全资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增加了21亿元净利润;第二个是出售长安PSA?50%股权后获得的14亿元利润;最后一个则是长安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股价上涨增加归股净利润约?17.75?亿元。
换言之,扣除这些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后,长安汽车仍面临着高达26.17亿元的亏损。
不过,根据营收净利这些指标去评价一家车企实则也不那么全面。毕竟如吉利那样虽然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有所下滑,但其市场份额却达到新高,这也算是“不幸中之万幸”。
另一方面,身处变革时期的车市“寒冬”,吉利也在不断寻求“屯粮”的渠道。
9月1日,早前决定“回归”科创板的吉利更新招股说明书。文件中提及,吉利意欲募集200亿资金来支持公司未来的发展。
吉利方面规划称,募集的资金当中将有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30亿用于产业收购项目。
“通过投资收购先进工厂产能,对于公司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水平。同时,通过收购方式取得工厂产能,可规避复杂的审批流程及指标要求,并可避免自建工厂的较长时间持续资金投入,以及在建设期间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吉利披露。
事实上,就吉利汽车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其现金流仍相对充足。其2020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有201.74亿元。
这无疑是企业寻求扩张的另一种思路。事实上,如今市场以及投资者对电动车前景的看好,让特斯拉、蔚来、比亚迪这样的上市公司市值大幅飙涨,这同时也势必刺激着传统车企的“神经”。
再如本周发布了全新一代S级轿车的戴姆勒,最近也被外媒爆出将首次发行绿色债券的计划。据悉,戴姆勒将此发行债券的收益用于开发零排放汽车。
今年第二季度,戴姆勒营收下滑了30%,息税前亏损达到16.8亿欧元(约20亿美元),该公司CEO康林松正在引领其成本削减计划。
于是,今年的新款S级对于戴姆勒的盈利情况来说,尤为关键。特别是戴姆勒还计划将旗下迈巴赫品牌用于其高端豪华电动轿车EQS身上,以提升其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利润。
身负巨大经营压力仍要寻求转型,结盟也已然成为各大车企之间的普遍共识。
9月3日,通用汽车与本田汽车表示,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以组建北美汽车联盟,未来将以联盟的形式为各自的品牌开发新车型,并进一步在采购、研发和平台方面展开合作。
根据通用和本田早前公布的财报显示,由于北美市场受挫,他们二季度的表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通用二季度营收同比下滑53%,锐减至168亿美元;而本田汽车收入则同比骤降47%至2.1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81亿元)。
两家公司表示,将在新技术、汽车平台、互联性、动力系统、联合采购和生产方面展开合作。例如,在采购方面,双方将以材料、物流和本地化策略为目标。
随着车企之间的各种联盟坐地而起,我们似乎也可以预见车企未来在新车销售上获得的利润将越来越少。同时车企这种全球化合作趋势的加强,未来全球汽车产业链也将面临重构的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9上市车企七大问题:合资疲态致营收下滑 盈利质量分化
长安汽车近日发布高端产品序列“UNI”首款新车“UNI-T”,但面对此前制定的高达191万辆的年度目标,这款新车难以立即提供足够的助力。公开数据显示,受疫情扩散、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长安汽车2020年1-5月的累计销量为63.7万辆,同比减少6.3%,距离达成目标还有多达127.3万辆的差距。
业内人士表示,合资品牌创新不足、没有针对本地化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是销量低迷的主要原因。
就能否按时完成销量目标等问题,财经网汽车联系到长安汽车相关人士,对方表示不予置评。
事实上,长安汽车关键财务指标从三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
关键指标持续下滑?
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长安汽车的销量、利润连续下滑。
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6.47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488.8%。这是该公司自2017年以来归母净利润的三连降,还是自上市23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销量方面,公司全年销售了176万辆新车,同比下滑15.2%,远不及年初设定的246万销量目标,市场占有率也下滑了0.56个百分点,至6.83%。
"合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下降"是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其中,2019年长安福特的净亏损达到38.5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了约4倍;长安标致雪铁龙的净亏损为22.2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长了154%。
长安合资品牌的销量已是连年下跌。自2017年以来,长安福特销量接连遭到腰斩,由82.8万辆降至37.8万辆(2018年)、18.4万辆(2019年),年均变化率高达-112%。长安马自达在2017年至2019年销量分别为19.2万辆、16.6万辆、13.4万辆,年均变化率约为-20%。长安标致雪铁龙的销量官方却未予公布,不过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前9个月该品牌的累计销量仅有2000辆。
汽车独立分析师张翔认为,合资品牌创新不足、没有针对本地化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是销量低迷的主要原因。
自主品牌独木难支
在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长安系自主品牌的销量也难逃下滑命运。
2019年,重庆长安、合肥长安和河北长安的合计销量为85万辆,同比下滑7.8%,略好于车市整体水平(8.2%)。
CS系列成为长安产品线的亮点,贡献了长安自主品牌的过半销量。其中,CS75系列全年共销售了19.3万辆,同比增长38%,在SUV销量排名中位列前茅。此外,CS35、CS55、逸动系列也保持了年销超10万辆的较好表现。
然而,在各车企自主品牌加速产品周期、向年轻化和高端化转型之际,长安目前过于依赖CS系列,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模式则面临较大的发展风险。
另外,长安的新能源转型也并不顺利。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长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8235辆,在汽车品牌中仅列第12名。此外,2019年,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业务主体、全资子公司长安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为38.2亿元,净亏损为4.8亿元,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也远不敌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自主品牌。
为减轻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压力,长安对其新能源子公司进行混改。2019年12月,长安新能源引入了四家战略投资者,拟累积增资28.4亿元,有利于“加速香格里拉计划的布局落地实施”。同时,长安汽车对长安新能源的持股比例将稀释到48.95%,失去控制权。
不过,资产出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财务压力。2020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长安汽车实现了6.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包括长安新能源混改带来的超过20亿元的收益)后,公司仍有18亿元的亏损,盈利水平亟待提升。
长安“第三次创业”?
经历了3年的业务重组,长安正进入“第三次创业”的深度转型期。
2018年4月,长安汽车提出“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为目标,提出四大转型方向,最终实现长安汽车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在品牌向上的总体战略下,长安同时正式对外发布了长安乘用车、中高端乘用车、欧尚汽车、凯程汽车四大业务品牌。
针对亏损业务,长安甩掉“包袱”,对长安铃木、长安标致雪铁龙等资产进行重组清算。
2018年9月,铃木以1元的象征性出价向长安汽车转让了其持有的长安铃木合资公司50%的股权,此后长安铃木成为长安汽车全资子公司。
2019年12月,长安将所持有的长安标致雪铁龙的50%股权转让给深圳前海锐致投资有限公司,旨在“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此外,长安汽车还陆续关停并转了140万辆整车及126万台发动机产能,累计淘汰21款弱竞争力产品,实施降本节支。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国盛证券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长安自主品牌(含重庆长安+河北长安+合肥长安)的单车均价为8.31万元,同比增长15.5%。
新能源+智能化产品转型方面,长安分别提出“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并表示每年会将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
“香格里拉计划”内容显示,长安汽车预计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的打造;到2025年,在全产业链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累计推出21款纯电动车型和12款插电混动车型,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
截至目前,长安新能源已经推出了CS75?PHEV、逸动EV460、逸动ET、奔奔EV360、CS15?E-Pro、奔奔E-Star六款车型,初步覆盖了微型车、轿车、SUV等不同品类。
继续增资助力转型
在2019年末实现28亿元增资后,长安新能源表示,未来三年将对累计投入100亿元,加快推进新能源平台打造以及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长安汽车于2018年8月发布的“北斗天枢计划”则承载了智能化转型的任务。其预计到2020年实现新产品100%联网,建成L3级自动驾驶智能开放平台,形成千万级客户体验大数据;到2025年实现车载功能100%语音控制,L4级智能驾驶汽车上市,形成亿级客户体验大数据。
长安在智能化方面落地成果相对较多。
L2级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系统、L3级APA5.0遥控代客泊车系统、梧桐车联智能车机系统等智能化技术均已搭载上车。2019年7月,其L4级自动驾驶汽车在重庆仙桃大数据谷也展开了公共道路示范运营。
目前,长安汽车已在重庆、北京、都灵、横滨、伯明翰、底特律和慕尼黑建立起“六国九地”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研发团队人数达到1.2万人。
除自研之外,长安汽车还建立起了多维的产业生态,与华为、高通、恩智浦、腾讯、华为、博世、中国移动等科技企业、供应商建立了伙伴关系,涵盖合资公司、联合创新中心等多种合作手段。
进入2020年,长安汽车宣布“第三次创业”进入3.0阶段,明确了“强主业、稳转型、拓市场、建生态”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智能、出行、科技的战略布局,进行资源聚焦配置。
为支撑研发生产所需投入、补充资金储备,4月,长安汽车拟以定增方式募资不超过60亿元,用于合肥长安产能、CS95升级版产能、NE1系列发动机产能、碰撞试验室建设、补充流动资金等领域。5月20日,该方案已得到兵装集团的批复。
2020年6月,深度参与公司一系列转型计划的朱华荣接棒张宝林,担任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并同时兼任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这意味着长安汽车的转型战略能够确保长期执行。
朱华荣接任后不久,长安汽车便发布了一款集“第三次创业计划转型成果于一体“的产品,向高端化发起冲击。
冲高车型UNT上市
6月21日,长安汽车乘用车高端产品序列“UNI”的首款新车—UNI-T正式上市。
根据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的说法,UNI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武器,还承载了公司2020年“品牌焕新、产品焕新、人群焕新”的使命。
这款被长安称为“未来科技量产者”的UNI-T集成了公司在产品设计、动力总成、智能网联方面的研发优势和生态优势。
该车型搭载的蓝鲸NE1.5T发动机来自长安研发的模块化发动机开发平台——蓝鲸NE动力平台。平台设计兼容1.0L~1.8L排量,并兼容48V轻混、HEV混动、PHEV插电混动、REEV增程式混动设计,通用化率达98%,热效率达40%,扭矩水平至200Nm/L,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
长安汽车副总裁叶沛表示,希望通过打造UNI-T的产品实力,来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多元化的用车需求。未来UNI系列还将推出4-5款车型,包括运动型SUV、运动型轿车等。
截至上市发布会前,该车型已获得16257辆预售订单。
国信证券认为,近年来长安发布的UNI-T等爆款产品,反映了“自主在产品力、渠道力、市场需求把控能力、供应体系把控能力等多维度提升,底层是管理和体制的一些变化”。?
张翔则看好UNI-T未来的发展。他认为这款车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方面可圈可点,且价格较低,在年内实现L3自动驾驶的软件升级后,竞争力将会很强。
并非首次布局高端
事实上,UNI-T并非是长安汽车的第一款冲高产品。
2017年3月,定位于中型SUV的CS95正式上市,成为当时长安自主乘用车品牌中唯一一款突破20万元的高端化产品。
据官方介绍,这款产品的研发周期长达6年,汇集了蓝鲸2.0TGDI发动机、博格华纳智能四驱系统、爱信6AT变速箱,以及其他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智能车载互联系统等先进配置。
公司对这一车型的目标定为“月销过万,年销十万”。然而,公开数据显示,CS95自发布以来的单月最高销量仅为4295辆,2017年全年实际销量仅为20912辆。对比同级别自主车型,2017年全年传祺GS8的销量达到10.2万辆,WEY?VV7为5.3万辆。
2019年4月,长安再次发布新款CS95,单月销量却不足千辆。
张翔认为,CS95性价比较高,但相比上市时间较长、用户保有量较大、已经形成口碑的对标产品(如大众途昂)而言,其品牌知名度有所欠缺。
此外,长安还发布了中型车睿骋CC、轿跑SUV?CS85?COUPE两款最高价位达到15万元的车型,但销量也不尽如人意。
与此同时,在2016年成立、向高端化发展的吉利领克、长城WEY如今已经具备年销过10万辆的经营规模。
此前多次冲击高端化未能取得成功的经历,如今,面临中高端自主品牌和成熟合资品牌的夹击,使得长安UNI系列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此外,UNI-T作为紧凑型SUV,其不足15万元的定价还只是长安汽车新建高端序列产品的一次保守尝试,这导致该车型与CS75系列在价格、品类上存在重合,可能造成内耗的问题。此次拓新的实际市场效果,还有待市场验证。
销量目标仍有距离
2020年初,长安汽车表示,将力争实现汽车销量超191万辆的年度目标。
但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企业表现持续分化等因素影响下,长安想要完成预期目标面临不小挑战。
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低迷,长安汽车2020年1-5月的累计销量为63.7万辆,同比减少6.3%,完成年度目标的33%。不过,5月数据显示,公司销量实现54.3%的同比增长,市场复苏态势显著。结合一季度净利润为正、定增募资、新品投放等一系列利好消息,市场认为长安正进入触底回升的状态。
华泰证券、国盛证券、华创证券、中银证券等多家机构对长安汽车给予了“买入”评级,认为其正进入新一轮强产品周期,Plus系列车型和“UNI”车型的盈利潜力将继续释放。他们预计,长安汽车有望在2020年实现净利润的扭亏为盈,重回增长轨道。
然而,下半年UNI-T及长安自主品牌能否向好仍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国信证券指出,疫情放缓后终端需求复苏存在后继乏力的可能性;新品上市进度和产量或不达预期;为保证全年销量目标,车企或在四季度引发价格战。?
中金研究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连续第三年下滑,下半年的批发销量水平基本与去年拟合。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当前合资、自主品牌走势虽总体较强,但高低端分化进一步明显,合资品牌库存压力进入合理范围,而自主品牌继续承压。”
该机构还称,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形成较强风险意识,可能降低汽车消费意愿”,选购汽车会更加慎重。
在这一背景下,还在冲高阶段的长安汽车面临销量、盈利的双重压力。
除此之外,新能源发展也存在掉队风险。长安目前在售的车型基本仍是“油改电”产品,缺乏特有的技术优势。2020年已经过半,还未传出计划中“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发布的声音。此外,长安新能源打算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的目标,与预期的1000亿元投入额也相去甚远。
从资本角度来看,除去出售资产、增资、补贴等一系列非经常性收益,长安汽车在2020年一季度仍有巨额亏损,说明公司经营情况还未得到实质性转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安汽车一季度扭亏为盈、增长超123%?长安新能源股改藏玄机
随着国内A股、港股车企陆续公布2019年业绩报告,汽车预言家对已公布财报和预告的十家车企从销量、营收、利润、研发投入等多角度进行梳理盘点。通过梳理发现,2019年在我国上市车企中,销量分化严重,豪华品牌呈现增长趋势,自主品牌显现头部效应;十大上市车企2019年营收超两万亿,合资品牌营收出现下滑,长安净利润亏损;盈利质量差异明显;广汽集团经营现金流连续两年为负;研发规模逐渐扩大,吉利比肩跨国车企;资产负债率略下降,长城去杠杆效果明显。
1
销量龙头上汽集团出现跌落?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生产销售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累计增长-7.5%和-8.2%。尽管中国车市全年销量出现下滑,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汽车市场依旧是连续11年蝉联全球第一。
在此背景下,国内上市车企年度销量增量、增速均出现下滑。但细分来看,奔驰、宝马、沃尔沃、奥迪等豪华品牌、大众、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销量均呈现出正增长态势。通过数据来看,合资品牌、豪华品牌成为企业稳住销量的关键。
可以发现,上汽集团总体销量依然处在国内第一的位置,一汽、东风紧随其后。需要注意的是,上汽合资版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两大巨头全年销量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上汽大众全年销量200.1万辆,相比去年206万辆的成绩同比下降了3.07%,上汽通用全年销量160万辆,相比去年197万辆的成绩下滑更加严重,同比下降18.78%。上汽通用五菱12月单月销量22.2万辆,与去年同期22.3万辆勉强持平,但受2019上半年市场表现影响,全年累计销量166万辆,同比下降了19.42%。
2019年比亚迪汽车总销量为46.1万辆,同比下滑11.39%。其中,燃油车销量23.2万辆,同比下滑15%;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1.9万辆,同比下滑3.4%,呈现出新能源与燃油车五五开的局面。
2
十大车企营收超两万亿?合资出现下滑
从营业收入上看,上汽集团、一汽集团营业收入依旧保持在高位。虽然受于销量下滑的影响,但营业收入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营业收入项目发展较稳健。上汽、一汽、东风、比亚迪、北汽均已突破千亿大关,吉利、长城即将进入千亿规模。
通过东风集团数据来看,在乘用车245.36万辆的销量中,合资乘用车占了214万辆,自主乘用车销量为32.3万辆,同比下滑15.2%。由此可见,目前合资乘用车仍然是东风汽车集团的支柱业务。
具体来看,法系合资品牌神龙汽车和东风雷诺分别大幅下跌55.17%和62.87%。好在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两家公司的持续增长使得东风集团的整体营收和利润相对平稳。对于2020年市场表现,有分析人士称“由于此次疫情的原因,位于湖北省的东风汽车集团,势必也会受到更明显的影响。”
对于车企集团2019年的市场表现,分析人士认为,受到汽车消费下行影响,市场正在倒逼车企集团对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开始重新审视。
3
受合资下滑影响?长安净利润亏损
整体来看,净利润项目中,一汽集团数据表现超过上汽,分析人士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上汽大众以及上汽通用后期发力不足以及自主品牌盈利能力较弱导致。上汽集团2019年最终实现归母净利润25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04?亿元,同比减少接近三成。
但在华晨中国财报中,汽车预言家发现,华晨中国净利润达到67.62亿元,实现了同比16.18%的增长,而营收仅为38亿,此种现象让华晨中国成为众多车企中唯一一家利润大于营收的车企。华晨中国2019年净利润的正增长,主要依赖于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业绩增长。据年报显示,2019年华晨宝马净利润和销量分别为76.26亿元和54.5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2.1%和17.1%。
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奔驰在华对北汽集团净利润贡献超过75%,在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也成为全年利润增长的绝对力量。而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仍然呈现亏损局面,且亏损数字在继续扩大。对于亏损扩大的原因,公告指出了关键因素——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另外,品牌换新与提前国五国六过渡的整车促销也造成自主品牌亏损。
资料显示,2019年长安马自达累计销量为133608辆,同比下滑19.66%;长安福特在2019年的累计销量为183987辆,同比跌幅达51.30%。此外,法系品牌DS在引入后也未能打开市场局面。由此可见,合资品牌的销量下滑成为拉低长安汽车整体业绩的主因。
4
广汽集团经营现金流连续两年为负
由于比亚迪、长安汽车均未公布完整财报,此外,一汽则体现一汽轿车财报数据,一汽轿车的营收主要由一汽奔腾和一汽马自达构成,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盈利预期,同样影响现金流水平。
整体看,上汽集团以462.72亿现金流高居榜首,经过梳理发现,经过2018年开始的车市下滑,多个车企在经营活动现金流上呈现出增长态势。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没有利润是痛苦的,但没有现金流才是致命的。在疫情特殊时期,由于销售端的疲软,大多数企业现金流都在承压。安全度过此次疫情危机,必须关注现金流,做好自我保护。现金流是企业抵御风险的最好筹码。
以吉利为例,截至2019年年底,吉利汽车已拥有190亿元以上的现金储备,比2018年增加了35亿元。对于吉利目前超高现金流储备的原因,李东辉介绍主要是2019年吉利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地增加营收,降低应收,减少企业成本并合理化布局吉利投资节奏。此外,2019年12月,成功发行5亿美元的优先永续资本证券,也从另外一方面确保了吉利现金流的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集团2019年经营性现金流流出3.8亿元,连续两年为负,2019年为-3.8亿,2018年为-12.7亿。
5
盈利质量差异明显
综合对比,衡量盈利质量的指标有很多,汽车预言家选择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比率作为一个主要角度进行比较,盈利质量体现会计收益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程度。
由于比亚迪、长安未公布完整财报,本项目只对比上汽、一汽轿车、广汽、东风、吉利、长城、北汽、江淮。作为衡量盈利质量的一个指标,可以发现,北汽盈利能力最强。据了解,2019年北京奔驰贡献总收入为1551.54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毛利422.15亿元,同比增长4.2%,毛利率为27.2%,与上年相比下滑2.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国内平均19.1%的行业毛利率。
经过计算,上述八家车企盈利质量平均值为0.093,不过,企业对于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产房建设的投资同样在影响着这一指标,但综合来看,吉利、长城、东风、北汽均高于均值。
6
上汽东风研发投入过百亿?吉利比肩跨国车企
整体看,东风集团、上汽集团研发投入超过百亿规模,分析人士表示,“东风品牌线较多,155亿的研发成本放在单一品牌中需要区分对待。”
从研发投入角度看,吉利汽车2019年的新增资本化研发成本为46.06亿元,费用化研发成本为8.5亿元,整体的研发投入为54.56亿元,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为5.6%。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为84%,自2014年以来首次降到85%以下。
由于吉利汽车的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长期偏高,截至2019年末,其资本化研发成本累计总额已增至175.98亿元,在使用新技术的产品投放市场后,这些研发成本还将继续进行摊销,从而继续影响吉利汽车未来的净利润。
长城汽车方面,为应对“新四化”转型,财报显示2019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27.16亿元,同比增长55.8%。研发费用精准、高效投入到清洁化技术、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以及全球研发布局等领域。
7
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长城去杠杆效果明显?
从资产负债率角度看,汽车作为重资产行业,上述十家上市车企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6.8%。通过2019年数据看,广汽、吉利在此方面控制较好。比亚迪、江淮、上汽资产负债率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长城汽车2019年资本负债率由112.19%降低至107.90%。经过持续去杠杆和降本增效机制的作用下,长城汽车在2019年的实际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资产负债率为52.3%。
有金融分析师表示,“资产负债率与车企业务规模相关,负债数绝对值增长较快,虽然现代车企经营的本质是资本经营,适度负债是经营财务管理需要。但负债经营必须与企业资本经营需要与资金周转速度相适应。既要注意负债总量与自有资本之间的比例适度,又要重视资金营运结构与负债结构之间的配比关系。但如果持续超过80%甚至更高,说明企业的经营面临较大风险。”
对于长城汽车的高负债,有行业人士表示:“快速扩张是企业高负债率的重要推手,长城汽车在海外快速扩张后,随着生产、交付的进行,负债将被进一步摊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月14日,长安汽车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业绩预告称,预计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20.96亿元的亏损,增长了123.85%-135.78%。不过,公告却透露了长安汽车的扭亏为盈并非由于其汽车主营业务。公告称,业绩变动主要是因为长安汽车产品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同时全资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
2019年12月,长安汽车曾宣布,长安新能源拟引入四家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长安汽车持股比例也因此由100%稀释至48.9546%。
由于丧失对新能源科技的控制权,长安汽车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新能源公司股权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并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核算。
公告显示,此次长安汽车放弃增资优先认购权,预计增加当期非经常性损益22亿元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如若除去长安新能源股改给长安汽车增加的净利润,长安汽车仍处在14.5-17亿元的亏损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长安汽车财务状况综合分析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长安汽车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长安汽车财务状况综合分析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